作者: 來源: 日照新聞網 發(fā)表時間: 2022-01-31 10:23
歲歲年年 代代傳承
小時候每逢過年就要哼唱的民謠
依舊朗朗上口
日照人的“年味兒”里
和面、發(fā)酵
揉搓、定型、上蒸籠
……
揭開籠屜,伴著升騰的熱氣
撲鼻而來面香濃郁
二十八,把面發(fā)
二十九,蒸饅頭
(今年二十九我們還要包水餃~)
按民間風俗傳統(tǒng)
臘月二十八、二十九
姜愛華/攝
1月30日,市民關女士家中。
一籠蒸好的饅頭剛剛出鍋?;\屜里升騰起的熱氣、饅頭蒸熟后的甜香,交織成濃濃的年味兒。
“今年春節(jié),還是自己做面食,饅頭水餃必不可少。再去超市買幾個漂亮的花饃,就齊活了!畢竟自己只會做簡單的,還是市場上賣的更漂亮些?!标P女士笑道。
在日照
最具年味兒的習俗
莫過于趕在春節(jié)前
蒸上幾鍋花饃
冷炳豪/攝
錦鯉、老虎、壽桃,兔子、小馬、玫瑰花……一個個面團,被揉搓定型,做成各式各樣的花饃、面點。或留給自己和家人享用,或作為年貨走親訪友,都是極好的心意。
鮑元青/攝
“今年是和家里的姐妹一起蒸花饃,我老家是海陽的,老家有做面食的習慣。小時候,每當老家那邊來人,都會帶來一些很漂亮的花饃。后來我就跟家人學著做,那些帶花的、復雜的沒學會,就做些簡單的,像面魚、壽桃、豆包、生肖屬相之類的,也象征著對新年的美好愿景吧。”姜愛華說。
姜愛華/攝
蘇友/攝
蒸好了花饃
再配上一個個香酥可口的炸果子
這年味兒,就更濃了
和面、搟面皮、捏花兒……家住經開區(qū)的楊阿姨一大早就忙活了起來。
“炸果子制作起來比較簡單,先將面和好,自己想吃的口味加在面里,放鹽或加糖,再打上幾個雞蛋?!睏畎⒁踢吅兔?,邊將黑芝麻混入其中?!皞鹘y(tǒng)做法是只放雞蛋,我后來給改良了,這樣更香?!闭f話間,楊阿姨的面已經和好,擱置一邊醒發(fā)。
“小時候生活條件不好,這些油炸食品都是稀罕物。只有在過年的時候,我們才能吃上炸果子。雖然如今生活條件好了,但自己就是忘不了這口‘年味兒’?!睏畎⒁绦χf。
說話間,鍋里的油熱了起來。
面胚入鍋,油花翻滾
耳畔“滋啦啦”的響聲不絕
不一會兒
說來也巧
今年臘月二十九,適逢除夕
大家發(fā)好了面
劉晶晶/攝
盼望著、盼望著
新年的腳步愈發(fā)近了
花饃、水餃、糯米糕……
今年,你家都做了啥?
有啥講究和風俗?
快留言評論告訴大家吧!
漫話年俗
“二十八,把面發(fā)”
“臘月二十八,打糕蒸饃貼花花”
……
中國民俗里,每到臘月二十八這一天,就要準備過年期間的主食了。家家做上幾鍋饅頭、花卷、棗糕等面食,以備春節(jié)期間享用。
圖片來源:新華社
為什么要用發(fā)面?
圖片來源:人民網
在這一天,有的地方習俗是要打年糕。打年糕,寓意著“年年高升”。
臘月二十八這天還講究“貼花花”,也就是貼年畫、春聯和窗花。其中,貼春聯的習俗源于古代的“桃符”。古人以桃木辟邪,在上面題寫桃符,成為春聯的起源。后來才出現了以紅紙代替桃木張貼春聯的習俗。